节气介绍
今日大寒,是冬季的第六个节气,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,于每年公历1月20—21日交节。“大寒”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。大寒,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。
《授得时通考·天时》引《三礼义宗》: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......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”寒潮南下频繁,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,风大,低温,地面积雪不化,呈现出冰天雪地、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。
这个节气处在三九、四九时段,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,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。民谚云:“小寒大寒,无风自寒。”大寒,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。它是一个生机潜伏、万物蛰藏的时令。
节气物候
一候·鸡始乳
到了大寒,光照要比小寒前要充沛得多,而光照与母鸡的产蛋是有关系的,光照强产蛋量就多,这时母鸡就可以开始孵育小鸡了,而这个孵育时间就是大寒的初候开始。
二候·征鸟厉疾
这里的征鸟是指那些飞行能力强而且凶猛的飞鸟,比如隼、鹰。厉疾:迅速而猛烈,指鹰隼之类的猛禽更加凶猛。因为大寒时节,天气严寒,它们需要更加凶猛抢夺食物。
三候·水泽腹坚
俗语话:三九四九冰上走。到了大寒,湖面结冰的厚度是一年中最厚的时候,所以可以在冰面走任意行走。
节气习俗
蒸煮糯米饭
岭南民谚有云:“小寒大寒,无风自寒。”在我国部分地区,大寒不如小寒冷,但在多数年份和一些沿海地方,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寒节气内。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,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。如今在广东,常见这样的情景:大寒来临前,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,拌入腊味、虾米、干鱿鱼、冬菇等,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。糯米味甘、性温,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。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。
踩岁
大寒有“踩岁”的习俗,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,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,因为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。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路上,供孩童踩碎,一则听响,另一方面讨个“岁岁平安”的好彩头。
尾牙祭
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“牙”的习俗。“做牙”,亦称“做牙祭”,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,俗称的美餐一顿为“打牙祭”即由此而来。民间有全家坐一起“食尾牙”的习俗。现代企业流行的“年会”即是尾牙祭的遗俗。
节气养生
冬天三个月是生机潜伏、万物蛰藏的时令,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,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,不要轻易扰动阳气,凡事不要过度操劳,要使神志深藏于内,避免急躁发怒。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,此时天气寒冷已极,故名大寒。大寒的养生,要着眼于“藏”。意思是说,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,保持精神安静,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。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。
防肺寒:流鼻涕、咳嗽、头痛……风寒感冒是冬天最常见的健康问题。症状较轻的,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、宣肺散寒的食材进行滋补调理。清代《惠直堂经验方》中提到的神仙粥就不错。
具体做法是:一把糯米煮成汤,七根葱白七片姜,熬熟兑入半杯醋,伤风感冒保安康。温服后上床盖被,微热而出小汗。每日早、晚各1次,连服2天,即可散风寒。
防腰寒: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、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。腰部为“带脉”(环绕腰部的经脉)所行之所,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。肾喜温恶寒,常按摩能温煦肾阳、畅达气血。
具体的做法是:两手对搓发热后,紧按腰眼处,稍停片刻,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(长强穴)。每次做50~100遍,早晚各做一次。
防颈寒:冬天是颈椎病的高发季节。颈部是人体的“要塞”,不但布满了血管,而且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,比如大椎穴、风池穴,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。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,不但能挡住寒风,给脖子保暖,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,对预防高血压病、心血管病、失眠等健康问题有一定的好处。另外,一条得体的围巾、丝巾或者披肩,不仅能让你美美哒,还能帮助颈部保暖,一举两得。
防鼻寒:天冷后“凉燥”更明显,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,此时不妨“以寒制寒”。专家说,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,是预防鼻炎的不错办法。用冷水洗鼻子时,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,有助于缓解鼻塞、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。
防脚寒: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,专家介绍,足浴要注意以下三点。第一是温度,水温最好40℃左右,水淹没踝关节处;第二是时间,每次浸泡时长为20~30分钟,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,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;第三是按摩,泡完后擦干脚部水分,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~3分钟。最后要注意的是,足浴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,保证足浴效果。
节气饮食
大寒时节自然界阴气渐渐衰落,阳气刚刚萌生,宜顺应阳气逐渐升发之势进行调理。饮食要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,平日可多食滋阴潜阳且热量高的食物,如红枣、黑豆、粟子、核桃、黑芝麻、枸杞、桂圆、黑木耳等。大寒之后,便是立春。饮食上还要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温性食物,如香菜、白萝卜、苏叶等,为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,同时还能预防这个时期多发的感冒、咳嗽等呼吸道疾病。
紫苏烹鲈鱼
做法:鲈鱼1条(500g左右),紫苏叶3~5g,小葱3~5根,生姜3~5片,盐、料酒等适量,清蒸或红烧均可。可以每周食用2~3次。
功效:鲈鱼味甘、性平,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等,可健脾胃、化痰止咳;紫苏叶辛温,有发表、散寒、理气、和营之功。
白胡椒煲猪肚汤
原料:白胡椒、猪肚、味精、盐、白芝麻和酱油。
做法:
1、把猪肚反复用水冲洗净;
2、把白胡椒打碎,放入猪肚内,并留少许水分;
3、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,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至猪肚酥软,加盐调味即可食用。另外,汤煲好后的猪肚酥烂滑软,切条装盘,再撒上白芝麻和鲜酱油,是一道非常不错的冷盘。
温馨提示:可以用于治疗胃寒、心腹冷痛。其实,这道汤煲好以后呈现牛奶般的乳白色,具有不一般的饮食药疗效果,而且还非常美味,可以作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。
羊肉炖白萝卜
原料:白萝卜、羊肉、姜、料酒、食盐适量。
方法:
1、将白萝卜、羊肉洗净切块备用;
2、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,开锅后五六分钟捞出羊肉,把水倒掉;
3、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、姜、料酒、盐,炖至六成熟,将白萝卜入锅至熟。
温馨提示:益气补虚,温中暖下。对腰膝酸软,困倦乏力,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。
功效: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。
芪杞炖子鸡—补中益气
食材:童子鸡1只(约500克)、黄芪30克、枸杞子30克、白术10克,调料适量。做法:将童子鸡洗净,切为小块,加入黄芪、枸杞、白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,用文火慢炖1小时。食肉喝汤。
功效:芪杞炖子鸡有补中益气、滋阴助阳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,适用于体质虚弱、易患风寒感冒的人。
冬瓜香菇海带汤
食材:虾米40克,冬瓜400克,海带200克,鲜香菇20克,黄芪少许。
做法:将海带、冬瓜和香菇洗净切块,虾米和黄芪分别洗净;然后把海带、香菇、虾米和黄芪放入锅内,加适量清水,下葱段、姜片一起煮;约30分钟以后再加入冬瓜同煮至熟,加入酱油、黄酒、盐调味即可食用。
景天陈皮茶
做法:取红景天10~15g、陈皮3~5g、大枣1~2粒(擘开),沸水泡,代茶饮。
功效:红景天有健脾益气、清肺之功,陈皮可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。
— END —